【第十週】可愛的尺

 第十週活動照片(點此連結觀看)

老師分享一本有趣的繪本《可愛的尺》,繪本裡利用身體各部位去量測環境中的物品長度和距離,例如:手掌、雙臂、腳印……。請孩子們利用身體的部位實際測量看看。紫妘用雙臂量桌邊的長、子諭用手掌量繪本的長、予昊用腳掌量教室的前後長、翊臻用手指寬量桌邊長……。可以發現孩子知道身體哪些部位可以來當測量工具,不過還不是很準確運用或操作,例如:手掌接著手掌、腳印連著腳印的技巧,老師再帶著大家試一次,調整孩子的動作,讓測量更準確。

我們透過分組再讓孩子進行一次測量活動,這次老師設定任務,孩子將結果畫圖記錄在白紙上:1.用手掌當工具測量、2.用一項物品當工具測量。引導孩子觀察測量後的紀錄紙,提出問題請孩子思考:當一樣都是測量教室桌子時,為什麼不同組別的手掌數量不一樣呢?玄安:「因為每個人的手掌不一樣大。」老師問:「如果用一樣的物品來量會一樣長嗎?」孩子都說會一樣長,老師再問:「那我們可以知道有多長嗎?」宥任、子諭都說可以知道有幾個物品長,但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知道確切的長度,而且無論任何人測量都是一樣的呢?孩子提到了「尺」,我們從非標準工具進階來到標準測量工具。

孩子拿出自己的直尺觀察,指出尺上最大的數字是15(少數到1016),那要如何測量呢?宥任提出尺的邊邊要對齊物品邊邊,如果遇到很長的物品孩子說可以用手做記號多量幾次。老師介紹了長度更長的布尺和捲尺,布尺長用在裁量服裝時,玄安:「因為人的身體有彎曲,布尺才能彎曲」;很多孩子對捲尺非常熟悉,還說收太快會被割傷,不過老師準備的是軟布材質,比較安全,老師向孩子介紹捲尺使用後的收納方式,一隻手按按鈕,一隻手扶住尺布慢慢捲回來,這樣才不會受傷喔。孩子嘗試用各種尺測量看看,宥任選了直尺量透明塑膠罐的高,尺不夠長知道要做記號再接上;奕杉選了布尺量圓蓋的圓周,奕杉說:「因為這個(布尺)才會轉彎。」老師將各種尺陳列在新設的學習區-測量區,還增加其他非標準測量工具:kapla積木、吸管、冰棒棍、迴紋針、白板筆、竹叉……,讓孩子在學習區時間都能體驗看看測量活動。

老師引導孩子觀察看看直尺上除了數字還有哪特徵呢?孩子說還有刻線、圖案、造型,我們在透明片上模仿畫了刻線、數字,還設計了可愛的圖案,做成一支獨一無二「可愛的尺」。










留言